传真:
电话:
邮箱:
邮编:
地址:
宋朝元丰年间,汴梁有一个农夫叫李大牛,三岁那年,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,当年为了给李父治病,李母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拿去变卖,甚至还东借西挪,但仍然杯水车薪,最后李父撒手人寰,还欠下了一屁股债。
家里实在买不起寿材,只能用一张草席裹着草草下葬。
自从李父去世以后,李母含辛茹苦地将李大牛拉扯长大。李大牛想到父亲患病无钱医治,就想学医治病救人。
李家家陡四壁,穷得揭不开锅。李大牛正好有个远房叔叔在洛阳做郎中,于是他便赶到洛阳,去投奔叔叔学习医术。
叔叔收下了他,用心教导,还经常带着他到山上采药。学了两年后,他因为担心母亲,便匆忙回家做了一名二吊子郎中。
此后,李大牛便坐在家中为村民治病,靠着在叔叔那儿学来的医术,李大牛买田盖房,哪知母亲途经村口的九孔桥,一不小心摔了一跤,头碰到石栏上,鲜血直流,被街坊邻居送到家时,已是奄奄一息。
李大牛见母亲受伤,伤心过度,几近晕厥。他强忍悲痛为母亲治伤,但始终不见好转,母亲整日躺在家中,茶饭不思,日益憔悴,身似浮云,气若游丝。
俗话说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”李大牛自责医术不精,于是便叫来舅舅一起来商量如何才能治好母亲的病。
舅舅说道:“镇上有个名医,医术非常精湛,只不过人品嘛……”
“您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李大牛问道。
舅舅叹了一口气,接着说道:“镇上原有两位郎中,他们是师徒。师父叫欧展元,有80来岁了,回到乡下休养没有再行医了。徒弟叫武大狗,一直在镇上行医,因为得到欧展元的真传,医术高明,镇上有人一得病就去找他看病。”
这武大狗给人看病,总是收取高额的医疗费,弄得村民们怨声载道但又无可奈何。他可是镇上鼎鼎有名的郎中啊,虽然费用收得高,但疑难杂症都能治好。
舅舅说着,说着,摇头叹息道:“欧展元一生悬壶济世,治病救人,却教出这样一个没医德的徒弟,真是晚节不保啊。”
李大牛是个出了名的孝子,一想起母亲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大,如今危在旦夕,自己又无能为力,现在有个名医就住在镇上,虽然收费可能不菲,但还是得找他试一试。
他背着母亲,去了武大狗的诊所里,看到他正在给病人看病,李大牛说明了来意。
武大狗眯缝着双眼,说道:“我先给她把把脉看看。”
武大狗伸出手,探了探李母的脉博,说道:“你母亲脑部受了重伤,需要服用一些名贵药材,不过,这些药材都很昂贵……”
李大牛闻言眉头紧皱:“人命关天,不管是多么贵的药材,只要能治好我母亲,都没有关系。”
武大狗摸了摸头,突然想起什么似的,他踌躇半响说道:“我家中藏有一根千年人参,须与其它中药材搭配服用的,可以改善你母亲的症状。这人参本是要给我母亲补身体的。”
这是武大狗收取高额医药费惯用的伎俩,李大牛也不傻,早就看穿了。只是母亲急需治疗,李大牛只得向他求诊。
“武郎中,你跟我说说诊疗费多少,我来付钱。”
就这样,武大狗给李母开了一个药方,中药的价格都比其它药铺药材价格高出了六成,李大牛咬咬牙,把毕生的积蓄都拿了出来给母亲治疗。
不过,所幸的是,李母服用武大狗开的中药,半年后,身体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,李大牛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过了三个月,李大牛在自家诊所里给邻居张铁蛋看病,两人闲聊的时候,张铁蛋说道:“武大狗实在太缺德了,仗着自己医术高明,欺侮良家妇女。”
李大牛很是好奇,便问张铁蛋发生何事?张铁蛋长叹一声,娓娓道来。
原来,村里有个年轻美貌的杨寡妇,她的婆婆前不久得了重病。
杨寡妇便带着婆婆求诊于武大狗,武大狗见色起意,假装说诊所里的药材卖完了,要杨寡妇次日晚上再来拿药。
杨寡妇生性单纯,对武大狗没有半点怀疑之心,便欣然前往。
谁料,武大狗见杨寡妇进了门,没带她去抓药,反而推她进入卧室,孤男寡女共处一室,武大狗以此要挟,欲行不轨之事。
杨寡妇虽然外表柔弱,其实性子刚烈,为保清白欲撞墙而死,吓得武大狗忙拉住了她,否则就命丧于此了。
事后,武大狗送给杨寡妇一些药材,以此希望她封口。这种事情传出去会毁清白,杨寡妇忍辱隐瞒了下来。
不过,纸始终包不住火,很快人尽皆知,杨寡妇在镇里待不下去,只得带着婆婆逃回娘家。
小镇百姓都对武大狗的行为非常不耻,只是小镇上就他一个神医,以后谁得病了还得找他治病,故此众人只能忍气吞声。
张铁蛋说完,李大牛想起自己也是被武大狗敲了竹杠,想想心里挺不好受的。
张铁蛋接着又说了一句:“如果小镇上能再有个神医就好了。”
这番话提醒了李大牛,他自己也是个从医的,但无奈医术太差。
次日清晨,天刚蒙蒙亮,李大牛提着拜师礼物,赶往老神医欧展元住的村子。
欧展元一生淡泊,深居简出。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告诉李大牛,欧展元已是耄耋之年,一直隐居在村子里。
李大牛走进村子经过一番打听,终于找到了欧展元的家门口。
只见院中有个满头白须的老人家正在看书,李大牛上前作揖问道:“请问您是欧展元老前辈吗?”
老人家闻言抬起头,点了点头,“我就是欧展元,你找我有何事?”
“晚辈想拜您为师学习医术!”李大牛把拜师礼物放到了欧展元的跟前。
欧展元摆了摆手说道:“我年纪大了,耳聋眼瞎的教不了徒弟,你去另寻他人吧。”
李大牛晓得他不会轻易外传医术,于是他在欧展元的身边反复恳求,惹得他不耐烦。他一气之下,拿起放在门后的木棍,将李大牛赶出了门,还把送来的拜师礼也扔出去了。
李大牛十分狼狈,拜师失败,气得他饭也不想吃,面对着墙壁发呆。
此时,脑海里浮现出武大狗欺骗村民的嘴脸,“不行,我一定要成为神医。”
次日,李大牛去了布店买了几匹昂贵的布料,又去肉摊买了几斤牛肉,再一次前往欧展元家拜师。
欧展元见李大牛又来了,刚要转身进屋,就看见李大牛在院门口跪下,“欧神医,我诚心拜你为师,如果你不答应,我就长跪不起。”
欧展元生平最恨被人威胁,他嘴里喝道:“那你就跪着!”
就这样,李大牛竟跪了一个通宵,一大清早,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,欧展元从门缝里看到李大牛跪在地上纹丝不动,任凭雨水淋湿了全身。
欧展元其实是刀子嘴,豆腐心,他叹息一声背着手走出门去,说道:“年轻人,你这是何苦呢?”
李大牛全身上下被雨淋湿了,浑身发抖,还打着喷嚏。他哆哆嗦嗦说道:“我跟您学医不是为了自己,我只盼学成之后,再也不要出现像杨寡妇一样的可怜人。”
虽然欧展元隐居在这村子里,但关于武大狗欺负寡妇的事情,他还是有所耳闻的。
俗话说:“子不教父之过,一日为师终身为父。”武大狗是他的徒弟,如今这般厚颜无耻,作为师父的欧展元难辞其咎!
欧展元的邻居王福见李大牛长跪不起,便劝说起欧展元来:“欧神医,你放任武大狗在外面败坏郎中的名声,你又将医术秘而不宣,这样就是放纵武大狗对百姓的剥削,你成了他的帮凶啊。”
欧展元听了,心里阵阵隐痛,他突然脸色一变,背着手走进屋子内,整理外衣正襟危坐,说道:“你叩首拜师吧。”
他这一番话让李大牛的心头一阵狂喜,他先是楞了一下,然后神采飞扬,踱着方步走进屋内,端端正正给欧展元行礼。
欧展元喝完拜师茶,叹息一声说道:“其实,我一直在考验你,就怕你是第二个武大狗啊。”
欧展元的医术不轻易外传,不过他膝下无子,只有三个女儿。以前,武大狗认他作义父,欧展元便将毕生所学尽数传给了他。
可是武大狗学成之后,逐渐露出了贪婪的本性。欧展元见此状悔之晚矣,他心灰意冷之下,躲到乡下图个眼不见为净。
故此,李大牛前来拜师,在这几次观察中,欧展元觉得像他这样的正直善良之人很难得,遂收他为徒弟。
从此,李大牛就跟随欧展元学医,由于他以前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欧展元说的治病之法,李大牛甚至可以举一反三。
凭借着李大牛的聪慧和勤奋,三年后他就出师了。
欧展元视李大牛为关门弟子,因此告诉他许多疑难杂症,其实用价廉的中草药进行组合治疗,也能起到良好的疗效,这样一来,比起用昂贵的药材,患者的经济负担要减轻很多。
李大牛将欧展元传授给他的这些方法都牢牢记在了脑子里,出师离开村子的那天,欧展元对他说:“做人做事讲良心,行善积德,救死扶伤是郎中的行医原则。”
回到小镇,李大牛在原先诊所门口,挂了一个木牌子,“免费检查,没治好病不收钱。”
这个牌子一挂出来,摊子就让过往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。小镇上的百姓听闻又来了一个大夫,而且还是免费检查,患者排着长队找他看病。
因为他妙手回春,技艺十分高超,很快就传出了美名。
反观武大狗失去民心,门庭冷却,一个患者也没有。
几个月之后,武大狗付不起租金,将诊所关门大吉,离开了小镇。
李大牛不忘初心,用低廉的药材组合为百姓治病,百姓不但病给治好了,而且也没花多少钱,这在百姓心目中树立起了妙手仁医的形象,找他看病的人从此络绎不绝。
一年后,一天,李大牛诊所的门口来了一位背着包袱的美貌女子上门。
她自称叫刘莺儿,家住平塘县,父亲是一个赤脚医生,自幼跟随父亲采药,可不幸的是,父母因患病先后离她而去,她漂泊到此地,想在诊所里找活干养活自己。
听刘莺儿这么一说,李大牛也不好把人往外推,于是就让她在诊所里住了下来,平日就帮着在厨房弄饭,打扫诊所。
相处了三个月,两人日久生情,渐生情愫。李大牛觉得刘莺儿不仅貌美端庄,而且还很贤惠能干,娶回家一定是个贤妻良母。
于是,他大胆地向刘莺儿提亲,刘莺儿一脸娇羞地答应了这门婚事。
她家中已经没有亲人,两个人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喜宴,拜天地喜结良缘,成为夫妻。
转眼日子就过去大半年,小两口的日子过得越发幸福。
这日晌午,李大牛吃过午饭在诊所给人看病,这时,他耳边响起一个女子的嗓音,“李郎中,能求你帮一个忙吗?”
他抬头一看,说话的女子正是那日离开村子的杨寡妇。
杨寡妇的丈夫去世后,婆婆待她如亲生女儿,劝过她改嫁别耽误年华,可是杨寡妇却舍不得婆婆一个人孤苦无依,从此两个人相依为命。
随着婆婆年纪越大,身体越发不好,杨寡妇将家中积蓄都用来给婆婆治病。为了治好婆婆的病,她忍辱负重收下了武大狗赔来的药材。
当初武大狗欲对杨寡妇图谋不轨一事被传出去,杨寡妇羞愧难当带着婆婆逃回了娘家。
这段时间,她一直吃不好睡不好,因为婆婆旧疾复发,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自己也不再想去找武大狗治病,毕竟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绳。武大狗对她图谋不轨,如果再去找他,岂不是羊入虎口!
此时,镇上出了一个新神医的事被杨寡妇知道后,她思虑再三终于回到小镇,想让神医为婆婆治病。
李大牛知其来意之后,欣然答应,当初之所以会想去找欧展元学医,就是觉得杨寡妇可怜,想替像她这样的女子讨公道。
如今见了她楚楚可怜,越发觉得杨寡妇是个温柔似水的女子,萌生了保护之意。
“李郎中,我和你商量一件事,我身上没什么钱,可否先给婆婆看病,以后我挣了钱再还你。”杨寡妇说着,眼眶红了。李大牛见杨寡妇身上穿的衣裳还打着补丁,面色蜡黄,骨瘦如柴,一看就知道她生活窘迫。
他心生恻隐之心,说道:“杨娘子,我给你婆婆看病不要钱,就当是我替师父和师兄赔给你的。”
杨寡妇闻言很是惊讶,问这是怎么回事?
李大牛就把当初自己为何回去学医,以及如何拜在欧展元门下的事情一五一十说给她听。
杨寡妇一听,这才恍然大悟,她与李大牛约好次日带婆婆来他诊所看病,见他不肯收钱,也只能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,来日再找机会还了。
这时候,刘莺儿提着盆子进入诊所,她是给丈夫李大牛收拾衣物拿去洗。
当她看到杨寡妇的时候,眼中出现慌乱,她本想转身离开。可是,李大牛将她拉过来引荐给杨寡妇认识。
杨寡妇见刘莺儿的容貌后也是愣了一下,心中嘀咕:好像在哪里见刘莺儿,只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了。
出了门,杨寡妇走在回家的路上,像是想起什么惊呼一声,踌躇半响,突然快步离去。
次日,李大牛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,李大牛将门打开,只见杨寡妇站在门口。
杨寡妇上前一步,贴近李大牛的耳朵说道:“李郎中,我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把这件事告诉你,你的媳妇刘莺儿有问题,你一定要有所提防!”
李大牛闻言有些不悦,他说道:“我妻子和你初次见面,你怎能在说她坏话?”
杨寡妇叹息一声,她将一件秘事说给李大牛听。
当初,杨寡妇第一次带着婆婆去找武大狗看病的时候,她在诊所里见到一个衣衫不整的女子和武大狗厮混在一起,这个女子就是刘莺儿。
李大牛一听,差点要晕倒在地,他心里拿不定不主意,待杨寡妇离开。他疯了一样跑回卧室,他推门而入就看到刘莺儿独自坐在床上,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。
“娘子!”李大牛喊道。
刘莺儿闻言惊恐地抬起头,“啊!夫君,你怎么回来了?”刘莺儿神色中显得惊慌失措,手足无措的站起了身。
李大牛来到她的身旁,低头沉默不语,刘莺儿也低着头看着脚尖,屋子里十分寂静。
李大牛忍不住地说道:“我今天才知道,你接近我原来是有目的。”
刘莺儿闻言如释重负,她望着李大牛说道:“我日夜都在担惊受怕,既希望这日早些到来,又不盼着这天永远别来。”
“对,我是受武大狗指使故意接近你,一是想盗取你用廉价药材治病之法,二是想趁你不备之时毒死你。但是不管你是否相信,我和你成亲后,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你,从未想过伤害过你,当年我也是年少无知,被武大狗欺骗感情,这才成了提线木偶犯下糊涂事。”刘莺儿说她自幼父母双亡,被一个瞎眼老太收留,几经周转她成了武大狗的情人。
自从李大牛用低廉药材治好病人后,武大狗诊所的生意一落千丈,为此他耿耿于怀,心生恶计。他唆使刘莺儿骗取李大牛的信任,并许诺只要刘莺儿盗取廉价药材治病之法,暗地杀死李大牛,就娶她为妻。
年少单纯的刘莺儿信以为真,这才同意前往。
就这样,被蒙在鼓里的李大牛落入陷阱,后面的事情也出乎的意料,不仅治病之术没有盗来,李大牛还娶了刘莺儿为妻,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。
原来,刘莺儿接近李大牛之后,觉得李大牛是个好人,他悬壶济世,救死扶伤,颇受村民的敬重与爱戴。
平日里,李大牛里里外外一把手,不仅尽心尽力为病人治好病,还对刘莺儿嘘寒问暖,渐渐地,刘莺儿心里充满着悔恨。
她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多么的卑鄙。所以,武大狗三番四次催促她盗取治病之术,还要她下药害死李大牛,她都以各种理由推脱。
“当我看到杨寡妇的时候,就知道这件事已经隐瞒不了。如今,我也想通了,武大狗心狠手辣,心肠歹毒,如果我没有得逞,肯定他会想别的办法害你。所以,我已经递了状纸到衙门告发他这些年的恶行。”刘莺儿一字一句地说道,原来这些年,武大狗利用郎中的身份,给女患者治病时,还做些猥亵病人的勾当,这些患病的女子担心此事传出去有辱自己的名声,都是敢怒不敢言。
这时,李大牛才知道刘莺儿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,原本心中还在怨恨妻子。此刻,他恨不得自己从不知晓这些秘密,两个人一直平静的生活下去该有多好。
刘莺儿摇了摇头,继续说道:“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罢了。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过的事情负责,如今我坦诚这些秘密,再也不会怕武大狗的威胁了,我也是真心爱你的。”
此时,屋外传来了一阵嚷嚷声,几名衙役进入院子。衙役说明来意,说是要带刘莺儿去大堂审问。李大牛没有办法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莺儿被带走。
“娘子,我一定会在家等你回来,继续过幸福的日子!”李大牛朝刘莺儿大声喊道。
到了公堂之上,王知县对武大狗反复审问,他知事情败露,在铁证如山之下对罪行供认不讳。王知县罚他入狱,并不准他再当郎中。刘莺儿亦是帮凶,念其揭发有功劳从轻处理。
数年后,刘莺儿走出大牢,李大牛和杨寡妇站在外面静静地等候着她。
刘莺儿不在的日子,杨寡妇感念李大牛的恩德,帮他做饭做菜,留在诊所照顾他的起居。两人相处时间一长,日久生情,李大牛怕杨寡妇被人说闲话,就纳她为妾。
刘莺儿丝毫没有怪罪杨寡妇,反而感谢她这些年来对丈夫的照顾。就这样,三人携手回家生活,刘莺儿生了一子,杨寡妇养下一女,儿女成双,李大牛生活甜蜜如饴。
静月斋寄语:
医者仁心,古人将救死扶伤的医生称为“活菩萨”,便是表达对他们的无上敬意,但不管哪一个行业,都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混在其中。如武大狗这样的无德医生,一直也都存在。这种人因为服务于公众,危害极大,应当严惩。
人在江湖,有时候环境所迫,身不由己。如果因为一时的无奈犯了错,只要事后能认识到,勇于面对,改过自新重新做人,也是值得称赞的。